온라인 전시
「토지의 상처: 228사건유적지-북부지역」특별전
1단계 전시: 심야 소란

1단계 전시에서는 전쟁 후 초기 타이완 즉 1947년2월 사건 발생지-타이베이 천마 다방 불법담배 단속 유혈사건에서부터 같은 해 3월1일 임시 계엄까지의 상황을 서술의 주축으로 삼았다. 2단계 전시에서는 타이베이시 서쪽, 단수이강淡水河 이남의 타이완 북서부 현시에서 타이베이에서 발생한 사건 소식을 접한 뒤 각지의 시민들은 어떻게 이 상황을 대처했는지, 집회와 토론 상황은 어떻게 했는지 그리고 3월8일 ‘남경정부 군대’가 상륙 후 각지에서 유화정책과 지방을 소탕한 정황들을 서술한다. 마지막 3단계 전시에서는 사건 발생 기간 타이베이 북동부와 타이완 동부 이란宜蘭,화리엔花蓮 지방 민.관의 상호관계. 특히 지룽항基隆港에서 육군 재편성된 제21사단이 상륙한 후 무차별 사격과 총살로 시민 사상자가 발생한 역사를 보여주게 된다. 총체적으로 말하면 이번에 전시되는 유적지의 범위는 타이베이臺北, 지룽基隆, 타오위안桃園, 신주新竹, 먀오리苗栗 그리고 동 타이완의 이란宜蘭, 화리엔花蓮 등의 현시縣市가 포함된다.

詳細內容

線上展覽
土地傷痕:二二八事件遺址——北部地區
第一篇:午夜喧囂

1945年10月25日,臺灣作為戰敗國日本的殖民地,統治權力由日本轉移到國民政府,許多人期待這個不同於日本且又陌生的「祖國」,可以帶給臺灣人新希望。然而,受過日本現代化統治的臺灣人,逐漸驚覺新政權——國民政府的統治失當、貪污腐敗,以及公權力的濫用,使人們不滿的氛圍漸漸高漲。

1947年2月27日,查緝私煙不當反誤傷人命,引爆人民積壓已久的不滿情緒。大稻埕的衝突擴大到次日行政長官公署前的衛兵朝群眾開槍,倉皇逃竄到廣播電台的民眾透過廣播「全島放送」,將長官公署前血腥鎮壓的消息散布全臺,使人民對於國民政府的不滿全面爆發。

詳細內容

線上展覽|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
媒介與抵抗:北美「台灣之音」傳播行動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自2020年8月起,辦理「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從第一檔「啟蒙與行動:他們的青春.我們的歷史」爬梳二二八事件之後台灣人對於「台灣獨立」意識建立與海外台灣人結社組織的演進與行動;第二檔「國家的想望——台灣獨立建國聯盟50週年紀念特展」,展出獨盟從海外集結,透過國際的發聲與力量,爭取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及國家定位的歷程。本次展覽「媒介與抵抗:北美『台灣之音』傳播行動」將以「台灣之音」這一海外的「傳播媒介」作為主軸,展示1970-1980年代海外台灣人在無領袖的情況下引發的抵抗運動。

「台灣之音」為1977年由紐約張富雄、楊宜宜夫妻所成立的一個傳播站,原本以答錄機方式播送台灣同鄉的活動資訊,後由於台灣民主運動發展,「台灣之音」近一步透過國際電話採訪台灣及北美人權活動消息,各州各地分支點紛紛效法設立;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台灣之音」的現場報導成為關鍵的見證者;至1980年代「台灣之音」已經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巴西、法國、德國等地,共四十餘分台。一方面以聲音喚醒台灣意識、改變書面傳播方式;二方面透過現代媒介讓消息迅速傳播,呼籲世界各地的台灣人勇於發聲,共同以行動爭取台灣的民主自由。本展覽以「台灣之音」之精神理念及其播音行動為主軸,展示相關圖文、史料及採訪影片,期望與眾人一同了解這段台美人與台灣人的共同歷史記憶,以及媒介突破在民主歷程中的重要性。

詳細內容

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
媒介與抵抗:北美「台灣之音」傳播行動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自2020年8月起,辦理「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從第一檔「啟蒙與行動:他們的青春.我們的歷史」爬梳二二八事件之後台灣人對於「台灣獨立」意識建立與海外台灣人結社組織的演進與行動;第二檔「國家的想望——台灣獨立建國聯盟50週年紀念特展」,展出獨盟從海外集結,透過國際的發聲與力量,爭取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及國家定位的歷程。本次展覽「媒介與抵抗:北美『台灣之音』傳播行動」將以「台灣之音」這一海外的「傳播媒介」作為主軸,展示1970-1980年代海外台灣人在無領袖的情況下引發的抵抗運動。

「台灣之音」為1977年由紐約張富雄、楊宜宜夫妻所成立的一個傳播站,原本以答錄機方式播送台灣同鄉的活動資訊,後由於台灣民主運動發展,「台灣之音」近一步透過國際電話採訪台灣及北美人權活動消息,各州各地分支點紛紛效法設立;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台灣之音」的現場報導成為關鍵的見證者;至1980年代「台灣之音」已經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巴西、法國、德國等地,共四十餘分台。一方面以聲音喚醒台灣意識、改變書面傳播方式;二方面透過現代媒介讓消息迅速傳播,呼籲世界各地的台灣人勇於發聲,共同以行動爭取台灣的民主自由。本展覽以「台灣之音」之精神理念及其播音行動為主軸,展示相關圖文、史料及採訪影片,期望與眾人一同了解這段台美人與台灣人的共同歷史記憶,以及媒介突破在民主歷程中的重要性。

詳細內容

線上特展
二二八藝文系列.他們的年代|臺展93:傲骨之道——少年張萬傳

張萬傳的一生中,對於畫壇主流,乃至學院教育,始終疏離自在,不討好社會口味,不屈服於主流,就為追求他所認為藝術創作應呈現的面貌,從風格、顏料、題材乃至繪畫筆觸,不應困囿於框架;隨筆之下,坦蕩畫出自我風格,縱使評論家在報上留下毫不客氣的負評,但仍無法撼動他「做自己」的堅持。

張萬傳除了二進二出臺陽美術協會(簡稱「臺陽美協」),與洪瑞麟及陳德旺等人共組「MOUVE(ムーヴ)美術集團」(簡稱「MOUVE」),1938年3月第一回作品展於當時的臺灣教育會館,也是今日的本館展出,而MOUVE改組改名後的「臺灣造型美術協會」(簡稱「造型美協」),1941年3月首展亦是於本館展出。

詳細內容

線上展覽
二二八藝文系列|彼日.彼日了後:陳武鎮二二八系列藝術創作展

陳武鎮,1949年屏東萬巒出生,那是一個威權統治的戒嚴時期,他在1969年入伍左營海軍新兵訓練中心,在性向測驗卷上書寫「反中央反對國民黨」八個字,被以「叛亂罪」移送軍法審判,以「懲治叛亂條例第七條」判刑2年,放棄上訴,發監台東泰源感訓監獄。成了政治犯,經歷了囚禁,家人遭受了政治的壓迫,精神及心理上的創痛,驅使他將這些苦難,用畫筆紀錄、用雕刻刀刻畫,提醒著台灣人:別忘記台灣這段曾遭受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蹂躪的歷史。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於2017年與陳武鎮先生合作舉辦「風中的名字」油畫展,2020年再次邀請陳武鎮先生合作,舉辦這次「彼日.彼日了後:陳武鎮二二八系列藝術創作展」,以10座「虐殺」系列木雕作品及18幅「家屬」系列油畫作品,演繹在二二八事件中受難者遭槍殺的瞬間與受難家屬往後日子的煎熬折磨。彼日、彼日了後,是我們台灣歷史永遠的傷痛。

詳細內容

展覽已結束
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啟蒙與行動:他們的青春.我們的歷史

本次「二二八與台獨運動:啟蒙與行動」特展,除了爬梳「二二八」在台灣歷史中的海外發展脈絡外,更意圖重現一段失落的台灣現代史:在上世紀被白色恐怖所籠罩的台灣島外,有一群台灣青年,他們以二二八這個巨大的歷史經驗創傷為起點,忍受被驅逐、被國家暴力侵犯,在國民黨政府的打壓與威脅下持續地完備論述、進行反抗行動並擴大組織;他們不斷地向國際發聲並投身島內政治犯的人權救援,最後,台灣在島內外反抗團體的合流之下,衝破獨裁統治,終於走向民主化的道路。

詳細內容

展覽已結束
二二八藝文系列|他們的年代:臺灣建築的記憶花園.葉佳緯創作畫展

一脈文化的傳承,必會匯流其他文化,在時間洪流裡融合、茁壯。在短短幾百年間,臺灣作為世界各文化的交流地,在建築上的實驗性和新鮮感的躍進實屬罕例。臺灣的建築正急速消逝,葉佳緯以他的創作為這些美麗的建築留下一點記憶。

古時候人們起身出門到各地遊覽,再把遊覽天下的經驗帶回家仿造成花園,在家裡製造一座縮尺的世界模型。花園的奧妙之處在於以小見大、光影明暗的節奏布置、空間虛實的對比等等,踏上小山、跨過湖泊,廊道總在出奇不意的地方轉折,矮牆與花窗則勾起人們探索更多的慾望。遊走花園之間,對於時間和空間的體驗不斷地翻新,在有限的空間裡感受無限的變化。

此次展出的所有作品皆以臺灣建築為創作主題。這些繪畫作品實際上並不存在,而是取材自真實在臺灣存在過卻鮮為現代人所記憶的建築風貌。在虛擬的繪畫和現實的建物之間紀錄臺灣建築的價值,保留臺灣文化和記憶。為了探究藝術與建築的再創造性和理想性,進入畫作裡體驗花園般的空間,建造屬於臺灣建築的記憶花園。

詳細內容

온라인 전시
1987 국민의 각성 : 한국 민주주의 산증인의 사진전

한국과 대만의 역사 발전 과정은 여러 비슷한 부분이 있다. 두 국가 모두 일본의 식민 지배를 받았고 군사 독재 통치를 경험했으며, 시민들의 힘으로 성공적인 민주화 발전을 이룩했다.

대만의 정신 동력은 1947년 228 사건으로부터 나왔으며, 한국은 1980년 광주민주화운동에서 나왔다.

1987년 대만 신문사의 한국 특파원이 6월 항쟁의 현장을 기록하였고, 여러 귀중한 역사 기록을 남겼다. 이번 사진전을 통해서 우리는 다시 한번 피눈물의 현장으로 돌아가 민주를 요구하는 시민들의 목소리를 들을 수 있다. 귀중한 사진을 통해서 민주주의와 자유의 소중함에 대해서 모두 공감할 수 있게 되기를 바란다.

詳細內容

線上展覽
1987人民覺醒:韓國民主見證影像展

韓國的民主發展,有著抗爭、鎮壓、跌倒、再起等許多既陌生又熟悉的場景,1987年臺灣報社的一名駐韓特派員,真實地紀錄了6月抗爭的現場,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紀錄,透過這些影像,我們像是又重新回到血淚交織的現場,聽到民眾大聲疾呼著民主訴求。也許,這些影像傳遞的訊息可能無法完整描述當年現場的狀況,諸如那躲在牆角偷偷給予支援的小市民、在家裡暗自為遊行隊伍加油的民眾、無辜遭受刑求的聲音與淚水,還有為爭取民主改革的堅定意志,然而我們希望透過這珍貴的影像,讓大眾共同來認識與體會民主與自由的可貴。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