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 AM~17:00 PM
- 休館日:每週一(恰逢國定假日開館,次日休館)
春節期間休館
選舉日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公車:1、204、630於「建國中學」下車
243、248、262、304、706「中正二分局」下車
南昌路各線路公車於「南昌路」下車 - 捷運:捷運至「中正紀念堂」站下車,由1、2號出口,往回走至南海路口,沿南海路步行約10分鐘,過重慶南路二段即可抵達
- 本館開放空間:
1F:多功能展演廳、男女廁所、無障礙廁所(哺乳室)、戶外庭園區。
2F:常態展展區、主題展展區 - 本館入館須知:
- 為維護本館參觀品質,進入常態展及主題展區須進行流量管制,各展廳同時段人次容量以100人為限。
- 本館全面禁止吸煙、飲食、嚼食檳榔或口香糖。
- 禁止寵物(導盲犬例外)、危險物品及易燃物入館。
- 請勿攜帶傘具入內(折疊傘請置於隨身背包)。
- 本館不允許商業用途之攝錄影,個人用途之攝錄影請遵守各展間規定。
- 展場內請勿使用閃光燈及腳架(攝錄影),未經授權同意之圖片影像請勿做任何商業運用,違者責任自負。
- 進入本館請勿奔跑、嬉戲及喧嘩。
- 大型隨身物品、背包,請寄放於置物櫃或服務台。
- 本館備有輪椅,如需使用,請洽服務台。
- 服裝不整謝絕入館。
1.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常態展
本常態展區以歷史步道的意象,結合傳統及數位互動式展現手法,展示二二八史料及歷史紀錄,還原歷史現場,讓參展者體會當時的歷史氛圍,瞭解歷史梗概,進而檢視台灣數十年來人權法治的進程及自由民主的落實。
2. 他們的年代 史蹟穿越 特展
1930年代,是二二八受難前輩們積極活躍地追尋、創造台灣政治、文化與藝術前景的美好時代!
時為日治後期,台灣正由農業轉向工業的蛻變期,經濟的活躍使收入增加,政治上要求參與和自主,電燈、電話、自來水等文明的產物相繼普及於一般生活,西式教育的公學校普遍設立,西方的娛樂如電影、留聲機與唱片等也在那時被引進台灣,促使新興的都市流行文化逐漸形成,這是一個文化蓬勃萌發,人民享受並嚮往著新興文明的「跳舞時代」,正由於前輩們接受過這樣的文明與文化洗禮,才會無法接受其後國民黨的腐敗政權,甚至起而對抗,以致這樣的文化脈流,從此遭遇二二八慘案及其後政治迫害之漫長的斲傷。
誠摯邀請您前來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乘著古典悠揚的音符,與新媒體藝術手法創造的時光「任意門」,回到1930,探索那個充滿可能性與創造能量而令人驚艷的年代。

3. 人民力量 打破禁忌: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特展
2017年適逢「二二八事件」70週年,同時也是1987年發起的「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30週年,這已屬古稀之年的漫長歲月,是台灣社會從被威權政府壓迫控制,而至打破禁忌並邁向自由民主的艱辛歷史過程;此展特別著眼於彰顯二二八平反過程中,那一波波由下而上翻捲起社會改革動能的「人民的力量」,是如何一步步迫使威權政府走上改革之路;而整體展覽的規畫呈現與空間裝置,則讓觀者有彷彿親臨其境的真實感。
為經營及管理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充份發揮設置本館二二八歷史教育傳承工作之宗旨及功能,進行文物典藏工作, 主要業務為二二八事件相關歷史文物之蒐集、訪查、典藏、管理、展示及推廣,內容包括文件、檔案、相片、影片、著作、藝術品及民俗文物等。

↑二二八受難者王瑞琪,在其日記中寫下二二八事件的發生經過。(文物提供/王蔡梅)
教育推廣是一項扎根的工作,對象包括學生、老師及社會人士,以往所舉辦的教育推廣活動包括:教師研習營、高中研習營、大專研習營、大學社團活動以及社會教育等。未來,本館亦將配合館內各項展覽及活動,規劃適合不同對象之教育推廣內容。

↑常態展-人權發芽區

↑圖書區、數位資料庫
與國內人權組織、研究機構及學術研究單位等進行館際交流,除資料及經驗共享與館務合作外,更擬積極辦理教學營隊等教育訓練課程。並積極與國際人權團體及相關組織進行會務交流、交換歷史經驗,使二二八經驗具有國際能見度及視野。